苏州开门红科技有限公司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
产品目录
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512-2739248
邮箱:service@sdjzhq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郭谦智论“起点”

编辑:苏州开门红科技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郭谦智论“起点”
由于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汽车人,都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汽车人,我们的话题,总离不了汽车,离不了中国汽车,离不了中国汽车的自主发展。他对“汽车”的理解,对“中国汽车”的理解,超出了一车之限,超出了一企之限,也超出了一时之限。我甚至在想,在他心里,由历史的纵向坐标和竞争的横向坐标所构成的系统中,凝聚的远不是哪一个人的力量,而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中国汽车人的力量。

——题记

平台开发塑造产品气质

郭谦:在汽车领域,“高档”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呢?我觉得就是:当你不看细节,只看形体的时候,就能明显感觉到它是一款有档次的汽车,有内在的气质。观致这款车我们比较成功的做出了这种感觉,这款车看上去就很有档次。

对我们来说,高档的气质,不是简单地拿来一个平台就能做出来的。正如一个人一样,不是给谁做件衣服都能做出高贵气质。高档,是内在本性体现出来的自然气质。高档汽车,是从产品开发的基础平台的基本结构开发开始的,产品开发必须从平台开发开始,如果没有平台开发的支持,不能自主设定整车的比例结构,汽车的内在气质就不能自如表达出来。

我不是说不用这种平台结构的厂家在技术上就落后,而是说,产品是面对用户的,如果你抄了别人的平台,就像是你抄了那个人的身材,那么,你只能在那个人的身材基础上衡量怎么做适合这个人身材的衣服,然后去表达你的想法,你想摆脱这种“身材”的束缚,一定要把他塑造成你自己设想的那个样子,不一定做得出来这种效果,得重新做平台才行。所以,高档产品开发必须从平台开发开始,你才能真正把握产品的精髓和气质。

李庆文:有的中国汽车企业做了多年,仍只停留在引进、消化、吸收上。从这个意义上看,做出汽车产品独有的气质,还有很大差距。

郭谦:总体讲,观致这一次有这么几个兴奋点:一是性能;二是造型;三是开发深度。

很多人问我,从技术角度讲,观致的开发深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?

我认为,就开发的层次而言,第一层相当于学习模仿,处于这一层,也能做出产品来。第二层,是基于平台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车身。第三层,是真正自己把握平台,并且不断通过平台的各种变化,来表达自己对目标用户的想法。

从这个意义上衡量,我觉得目前国内企业当中,现在还只有观致是真正的自己从平台开始做起,而且产品性能可以与同级别国外车型进行比较。

如果自己没有创造平台的能力,无论今天日子过得多好,当明天需要你应对用户新的变化,而这种变化必须用平台的改变来对应的时候,还是会遇到困难的。

李庆文:由此还得再去借助别人的平台来适应消费者。拿别人的平台,无法体现企业基本的造车理念。观致则不同,设计理念强调优雅,这其实是观致造车的一种美学追求,也是企业给消费者创造的独特价值。

产品开发终究要回到起点,这个起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

李庆文:从企业战略角度看,有的企业的自主开发是一种战略性投机。这种投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投机,具有一定的战略性,但把时间跨度放得更长一点、空间宽度放得更广一点看,仍然具有投机性。

观致与一些汽车企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,它采取的不是战略性投机的策略,是从骨子里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企业、全新的产品,是真正的自主战略。

郭谦:观致实际上采用的是“归零”的战略,全世界企业造车,实际上都是从一种必然的起点开始做。要自主发展,在技术上早晚都要遵循起点法则。

李庆文:现在实践证明,如果不从这个起点往前迈步,再嫁接几个平台还得回到原点,不回到原点市场就会惩罚你。

郭谦:客观地说,这个起点目前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,还有点高。在发展之初,各种条件不具备,采用一些适合的做法,能够在市场上初步站住脚,也不失为有创造性。但如果想再进一步,必须从真正的起点开始做。当然,从起点开始做,不等于一定能够成功,但不从起点开始做,一定不会成为真正与国外企业抗衡的企业。

李庆文:另外,对起点应该有科学的理解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起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,“归零”的标准也不一样。进入新世纪,建立在世界汽车工业水平上的起点与十年、二十年前是不一样的。

郭谦:我们以前是在旧有的条件下先立住脚,也是起点,今天不同了,市场开放到了一定程度,你不能与跨国公司在同一个舞台上比,就没有生存空间。因此必须按国外多年积累下来的汽车制造业基本准则做事情,这就变成了新的起点。

这也是一个行业性的话题。比照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实际的资源支配能力,这个起点似乎挺高,但从另外一个维度看,我们这么多自主品牌企业如果把所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,是具有相当实力的,可是,这是理想逻辑,目前做起来很难。不过我期望中国企业能有足够的智慧实现联合发展。韩国就是在金融危机时实现了现代与起亚的联合。

李庆文:把资源整合到一起是理想状态,理论上可行,但现实操作障碍巨大,在现在的体制机制下组合起来几乎不可能。

所以,现在的起点,一是像你说的流程管理起点高,二是技术起点高,站在巨人的肩膀。过去,我们或者用嫁接的方式,或者用拿别人平台改造的方式,或者消化再创新的方式,也是想站在别人的肩上。但实践证明,这个做法还不如自己真正站在时代起点上创新,站在汽车工业总体的技术、总体管理水平这样一个高起点上进行创新。

郭谦:实质是脚往哪儿踩,是踩在方法的基础上,还是踩在产品的基础上。

李庆文:借助巨人的肩膀,也存在区别。你是踩在一个产品的肩膀上,还是踩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、管理水平、创新水平的肩膀上。观致没有踩在任何一个具体产品上,而是踩在了一大批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和管理专家的肩膀上,他们代表了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一流水平。

郭谦:他们不是把产品拿来,而是把整个开发思想带过来。

过去三年间,一些汽车专家从世界各地陆陆续续来到观致的时候,我们都非常坦诚地与之摆在桌面上讨论,观致这个业务模式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。三年前来的这一批人我都挨个问过。来观致的人都不是为钱来的,他们都希望在中国市场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,能够与众不同。大家融合在一起最基本的思想基础,是创办一个全新的一流汽车企业。思想的一致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。大家有问题摆在桌面上,把工作做好,把问题解决掉,因此,虽然创立过程中磕磕绊绊,但项目在按照进度顺利进行。

李庆文:我认为,你提出的“归零”概念,不是一无所有,是归到了当代世界汽车工业一流水平的高度上。

这使我对起点又有了新的认识。起点产品的开发,不是就一个产品的起点而论的。比如,我们现在从起点开发,大家一味地强调要老老实实从低端开始入手,先把A级车做好,再上B级车,之后再上C级车,一般人是这么理解起点的。但我们刚才说的起点,或者观致产品的起点,是通过软实力的引进,实现智力的软起点,而不是一般创造意义上的硬起点。

郭谦:对,不是产品高低的起点,是一个基本技术管理流程按照国际已经形成的基本规则的起点来做,这叫做起点。至于选的是哪一个产品,要根据你的目标、市场和用户来决定。打个比方说,起点是指打猎用的那个基本的“枪”,至于用它打兔子还打别的什么,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。便宜的车也不是用简单的方法造出来的,基本的问题规则是一样的。

李庆文:我除了看技术以外,更重视逻辑关系。逻辑关系成立了,所做的事就能成功。你们当时确定这个项目的战略目标、战略想法、战略措施后,是经过了前一段的实践检验。现在再回头看,你们创办公司时的想法或战略,是深思熟虑的科学设想,形成这些设想的过程就是思想统一和思想构建的过程。

很多外国一流汽车专家在观致工作,是回到起点的一个重要因素,但反过来也证明,如果没有国际化眼光、理念和沟通能力,这些一流的国际化人才恐怕来不了。

郭谦:现在,观致的产品技术这一关应该算是过了。包括我们的工程师,包括供应商的工程师在接触产品之后,大家都觉得产品本身确实达到了国际水平,为此感到兴奋。

但是,一个企业的成功,产品技术是个基础,并不是产品技术过了关就是一劳永逸,是否能被市场接受,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,而且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一环。

品牌塑造,分步走不如一步走

李庆文:北大著名营销学者薛旭认为,自主品牌企业的营销缺少思想,没有完整的构想和系统思考,自己的品牌究竟是什么,还是没想透。那么,观致这个全新品牌的营销思想和理念是什么?

郭谦:你说的品牌问题是另一个基本问题。我们在过去三年过程当中不断讨论品牌是什么。市场永远需要有特点的品牌,这样的品牌永远不多。

李庆文:比如你手里拿一个乔布斯做的手机,作为手机来说,它是后进入者,它进来的时候也不是强者。面临强手并非没有机会,它颠覆了强者。但是颠覆的过程,需要强大的思想和文化,思想和文化的提炼和形成是最难的。提出问题易,回答问题难。

郭谦:所以就要确定一个品牌的特点,要把这个特点抽象出来,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机制不断地维护和挖掘,使这个特点更加鲜明。从世界汽车产业历史看,汽车品牌建立有两个路径,一个是确定品牌目标,然后直接在这个点上起步;二是确定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。我们比较传统的做法是一步一步往上走。

实际上,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,有一个资源投入的比较问题。表面看,如果按照第一条路径,企业一次要达到确定目标所必须投入的资源,比第二条路径初期需要投入的资源要多。但是,如果最终品牌要达到同样目标,一步一步挪上来的资源投入,一定是比一次达到目标的资源投入要多得多。

李庆文:其实就是说,一步一步登台阶消耗的能量,要比直接到达高台阶所消耗的能量多。

郭谦:分步进行的话,每一次再上升的时候,要克服前面已形成的品牌惯性。比如企业做出一款车,你自己觉得比以前做得好了,你和用户说我比以前做得好,用户观察一段时间感觉不行,你下次再说他就不信了。如果一步一步往上走,你每一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。如果一步就上到一个高度,最后花的钱一定比分步走上来的要少。所以,分步走,不如一步走。当然一步走的初始投入大,遇到的困难多,要坚持不动摇,才有可能成功。

李庆文:可以说,中国许多汽车企业恰恰是在这个矛盾中陷入纠结。纠结在什么地方?比如我们经常听到,数据是一点点积累来的,试验是一个个做出来的,车是一公里一公里跑出来的,这对不对?是对的。但是,回过头来说,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,这些说法不全面。

郭谦:韩国是个很好的例子,起初他们也不会做汽车,在发展的前20年,他们不能自主开发,但他们老老实实地从起点开始做。事实证明,一旦它克服了起点这一关后,他们就崛起了。这个经验证明,你如果不从起点开始走,自己一时觉得走得快,最后还得重新走。

李庆文:一些企业在技术开发的时候,眼睛只盯着产品这个有形的东西,没看到产品背后无形的力量,所以,我们引进一个车型,造的挺好,造好了之后就背上一个包袱,跨国公司又来新车型了,我们跟着再来一个。我们的教训是,没有找到最根本的东西,眼光只在产品上。

郭谦:所以,我们对于营销的认识是,不是比谁好谁不好,而是比不一样。这是我们的营销理念,这个营销是从品牌定义开始的。

李庆文:给自己公司定义,给自己品牌定义,给自己团队定义是根本性的工作。

郭谦:我们定义的不一样,是从产品和用户接触的所有界面开始的,甚至用户不接触的界面也要考虑到,是一个全方位的定义,构造一个全新的、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。品牌的定义不是找出一个字眼、一个句子,然后说就是它了,它还是一个立体培育的过程。要用简洁鲜明的语言来概述品牌主张,这是前提条件,也是全方位的、生动的、形象的系列展示和接触。当然,产品是核心、是代表、是基础,品牌的精神是通过产品表达出来的,大家一看这个产品,就觉得它有一种独到的气质。

仅有产品的独到气质是不够的,还要培育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来支持品牌定位。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理念有密切联系,观致的企业领导,包括我,都是属于比较追求完美的类型。企业领导用自己的品位、文化导向、哲学思想,来确定一个企业的氛围,用这个氛围来支持品牌定位。

李庆文:现在在公司里,从每一个员工开始就应该倡导氛围,要塑造,要教化。

郭谦:我们是这样做的,有一个系统的构架和流程,当然现在资源还不太够,还忙着要把产品做出来。即便一款产品做得不顺利,只要这个企业的性格不变,就能接着往下做。

李庆文:做一个具有卓越人格特点的企业,是企业家的理想。我祝愿观致成为这样的企业。
上一条:城镇化对航空业经济的影响 下一条:我国内燃机制造初具规模 仍需政策扶持